力度在舞蹈中有什么作用
“力度”,本是力学概念,指力构成的强度。爱森斯坦在《电影形式的原理》中说:“两个相互对比的对立物,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协调起来。综合性产生于抑扬间的相互对抗。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制约了力度。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张力的强度。这种力度在空间与时间中的形式就是表情。张力的不同阶段就是节奏。对各种事物的力度,进行思考,是正确理解艺术和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
舞蹈力度,主要指“运用、控制舞蹈动作大小、方向和表现舞蹈内在情感深度的能力。”从伊莎多拉·邓肯开始,兴起关于力度的研究。现代舞用力度的流动取代静止姿态,强调力度是创作的四大要素之一。约翰·马丁指出:“舞蹈的第三种成分是力度,它意味着续而不断的动作流动,并且带有强度的属性,而动作就是由它所构成的——柔和、坚硬、流畅、紧张、顿挫。肌肉的动势左右着这些动态的变奏,而这些变奏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直到舞蹈跳完为止。”
力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与构图的方向、速度、幅度、节奏与形态的运用与变化,从而成为现代舞技术理论的基础。多丽丝·韩芙丽在《舞蹈创作艺术》中,明确指出:力度是“衡量从奶酪之柔到钉锤之刚的标尺,而这个标尺又混糅着速度与张力的无穷尽的变化;有力的缓—柔;无张力的快—柔;有张力的快—刚;微力的中速—刚;无张力的缓—柔等等。”可见控制力度是舞蹈演员的基本功,是舞蹈创作必须掌握的能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