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运动是生命存活的方式,人的身体是灵与肉的结合,是精神与形体的统一,当人受到刺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骨骼被牵引,关节相应转动,于是产生系统的生理,心理过程和外在肢体运动。这种运动,包括肢体各个部分和一切活动,舞蹈为其中一个门类是属于精炼的经过组织的、艺术性的运动。
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三部分,各种运动具有规律性,善于运用可有效地提高舞蹈质量。如“杠杆运动”,将肢体某部分作为杠杆,“力点”是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支点”是关节的中心点,“阻力点”是重量,韧带、对抗机等各种阻力相加的合力点,由此产生“力臂”、“阻力臂”、“力矩”与“阻力矩”。当力矩与阻力矩相等,杠杆即稳定平衡;力点距支点远,力臂长,则省力,反之,力点距支点近,力臂短,能加速,但费力。平衡、稳定、使力是舞蹈基本技巧的基础,舞者如果能合理利用和控制身体的“力点”、“支点”,将使舞姿更加完美。
人体动作主要靠关节,并具有着“顺序性”,其活动规律是由近端到远端,由强逐渐变弱。当身体用力或加速时,一般是大关节先活动,如原地向上纵跳,伸展顺序是:髋关节先行,膝关节次之,再次是踝关节。所以主动加强大关节的力度,有助于完成上跳动作。小关节虽居后,却不能忽视,因为是支撑点,其强弱直接决定着动作的稳固和质量。
“鞭打”是舞蹈中常用的动作,按力学原理,人体四肢结构形如鞭子,近端环节质量大,远端环节质量小,当四肢挥动,“角动量”由鞭根向鞭梢传递,末端的鞭梢可获得很大的运动速度和打击力。“摆动”也具有规律性,高跳时,摆动的环节向上移动,人体总质心位置相对提高,协助身体上升,如向下方摆动则降低。人体的扭转、相向、反胴等运动,同样具有固定的协调方式,如蹬地时,骨盆的转动方向与摆动方向一致,躯干的扭转,可增大摆动幅度;走步时,正常情况下,左足向前,右臂、右肩也向前;右足向前,左臂、左肩也向前。其他还有蹬伸、缓冲等自然规律。对人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强调和开发,是提高舞蹈效果的重要课题。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