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模仿起源说”曾被奉为经典?
“模仿说”,是艺术和舞蹈起源说中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把现实世界看作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而艺术是影子的影子。德漠克利特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亚里斯多德指出:“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中得来的。”“舞蹈是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他的模仿说,论及外形、本质和想象,包括“本来的样子,想象的样子,应当有的样子。”从而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被后人奉为经典。理论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是:“原始民族沉溺于模拟舞,在我们的儿童之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模仿欲。模仿的冲动实在是人类一种普通的特性,只是在所有发展阶段上,并不能保持同样的特性,只是在所有发展阶段上,并不能保持同样的势力罢了。在最低级文化阶段上,全社会的人员几乎都不能抵抗这种模仿冲动的势力。”
大量的考证表明,模仿是人的天性,基于心理机能,以自然的客体物质为基础,是人类舞蹈重要的一种动力和源泉,在各个古老的民族中,都存在大量栩栩如生的模仿性舞蹈。但无论何种式样的模仿,都不是凭空的为模仿而模仿,在模仿之舞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目的,如诱猎,促进动植物繁殖,演练技能,抒渲精力等,也就是说,都与原始人类的生存利害以及所处的环境、经历有关。此外,模仿除了“先天”的本能外,更重要的“后天”的实践,也只有通过后者在不断强化中得出的经验,模仿性的舞蹈才得于产生。可见模仿是舞蹈的重要起因,但不是舞蹈起源的根本原因。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