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的“距离说”是什么意思

距离,指两者之间的间距和分隔,通常以长度为单位,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规定。舞蹈欣赏距离主要指欣赏者与表演形象间的心理距离,是审美理想与客观对象间的审美距离。二十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罗,最先提出心理距离说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美学领域内,衡量审美价值的标准和解决许多艺术基本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出距离美感,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而获得的,也就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获得的。美国美学家布洛进一步将舞蹈美学建立在心理距离说的基础上。心理距离是一种若即若离的观感,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内心追随着舞台上的实景,徘徊于现实与想象、实与虚、真与假、远与近之间,领略品味着朦胧却具有意象价值的美感。心理距离强调在审美活动中,欣赏者应摒除实用的利害观念,以超然的心态、感知和享受舞蹈作品展现的过程。
心理距离本质上是物理距离的反应,在舞蹈欣赏中,“距离说”可延伸到空间与时间。如空间距离,观者的座位与欣赏效果有关,如距离太近,表演者在舞蹈上的艰辛、汗水、喘粗气、音响嘈杂声,以及服饰、布景、道具化妆等人工刀斧痕迹,清晰可见,必将干扰、转移和破坏欣赏的心情,减低艺术效果;如席位离舞台过远或过偏,又会防碍视觉效果,看不清演员精致的细腻动作和表情,同样损害艺术感染力的接收。时间距离,主要指同一作品,重复演出和观看的时间间距。除了专业的研究,普通人都具有喜新厌旧的天性,如果连续反复地看,便会漠然,产生厌烦感,如果隔一段时间,再去欣赏,又会有温故自新久违逢知已的感觉,触发起怀旧的情绪,进而派生出新的艺术魅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黄金分割”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进攻型”和“防御型”姿势

动作“八大元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