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风格具有时代性
时代是个历史概念,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而划分。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其思想和行为,要受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制约,作品也就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吕氏春秋》载:“治世之音安于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通乎政,而移风平俗也,俗定而乐化之矣,”表明时代对乐舞的深刻影响。
风格的时代性,反映着某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如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舞蹈与生活一体,属于人的天性,只能以简单纯朴的肢体动作,宣泄精力,表达愿望,复演生活。周公时代,迈入封建,制礼作乐,用以祭天地,祀祖先,教化万民,表现出庄敬、典雅、中正、平和的舞蹈风格。唐代社会国力鼎盛,民族融合,舞蹈也体现出宽容、开放、百花争艳的格局。欧洲14至16世纪,宫廷舞会成为显示身份,学习礼仪的场所,舞蹈倾向于优雅、拘谨、举止得体、频频有礼。文艺复兴后,西方舞蹈翻开新的一页,追求人性、娱乐和理想世界,先后出现的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古典芭蕾,皆各自反映出所处时代的风格特质。
现代社会自由开放,时代精神更为突出,许多舞蹈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体现着时代的内涵。即使是抽象或实验性的作品,如艾利的《启示录》、萨普的《你推我撞》、蔡尔兹《街头之舞》、佩蒂《青年与死神》等,也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诚如著名舞蹈编导贝雅所说:舞蹈应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活的复杂性。韩芙丽在《新舞蹈宣言》中,更是激情地宣告:“我相信舞蹈家属于他的时代和地区,他只表现亲自经验和熟悉的事物,艺术作为必不可少的特质,是一种时代观点的支持……我的舞蹈是关心人的价值的艺术,它支持全人类和谐的价值,反对忽视这类价值的一切势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