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有无舞蹈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诞生后的初始时期,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经历了猿人、古人和新人的进化。五、六十万年前的“猿人”,体质结构还有许多猿的特征,结成小群、杂婚,向大自然索取现成的、易取的食物充饥,但已经能打造极其粗糙简陋的石质、木质工具,使用和保存火种,脑容量平均已达到八百至一千立方厘米左右,远远高出古猿的五百多立方厘米。距今约十至四万年前的“古人”,前额低而倾斜,眉脊粗壮,枕部突出,眼眶以上形成整片眉骨,颏部不明显,脑容量平均约一千五百立方厘米,接近于现代人。使用的石器类型增多,集体进行采集与狩猎,出现了浅穴的墓葬和殉葬品,能控制火,出现氏族、灵魂宗教观念的萌芽。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新人”,又称“智人”,体质结构与现代人没有多少差别,以母系氏族公社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较高的劳动技巧和活动能力,已能人工取火,用投矛器狩猎,以骨针缝衣,为尸体染色,在洞穴深处作画,表明已有朦胧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巫术仪式,舞蹈作为先民自身形体的活动,和自觉不自觉渲泄情感的方式,必将出现在各种生活的场合中。
从法国北部多尔多涅区、比利牛斯山区、西班牙坎塔布里亚海岸线一带以及加比新型文化等已发现的许多旧石器洞穴壁画中,可见到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些舞蹈形象。主要的有:
一是宣泄快感之舞,作为一种本能活动,此类舞蹈最为热烈。先民在获取猎物或饱食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呼喊、跳跃、舞之、蹈之,尽情抒发剩余的精力,或表达自己激动的情绪。二是交感巫术之舞。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以肉食为主,依赖猎取周围的动物为生活资料,但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猎获不易,加以冰河期气候严寒,便寄希望于超自然力,以交感巫术方式,用舞蹈动作表现猎物和猎取的过程,祈求上苍帮助,驱使往地周围的猎物繁茂,便于收获。三是模仿动物之舞。原始先民在日积月累中,熟悉周围动物的习性,休间的时候,或为了练习、传授捕猎的技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常见的动物姿态习形,形成具有特色的动物舞蹈。四是火之舞。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已学会用火,火给人类带来温暖,熟食,又可防御猛兽的侵害,于是便成为先民的崇拜物,人们环绕熊熊的篝火,踏足跳动,欢乐歌舞,既是生活快事,也是表达一种信仰和理想。五是战争之舞。由于生产力低下,为了保护和扩大食物的领地,各原始群、部落群间,经常发生争斗,也就有了振奋自己,恐吓敌人,以及模仿或演练战斗场面的舞蹈。
旧石器时代的舞蹈,属于生活舞蹈,形式和动作都很简单,没有提炼的舞步和复杂的编排,开始常为自发或习惯性动作,是下意识的情绪抒发和形体自然韵律的表现,随着原始生活方式的改变,才开始逐步向有意识有组织,带有一定审美功能的生活舞蹈领域迈进。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黄金分割”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进攻型”和“防御型”姿势

动作“八大元素”是什么